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旅游業(yè)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,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,導致2020年上半年旅游業(yè)可以說是顆粒無收。根據以往經驗,從較長周期而言,疫情對旅游市場不足以形成長期持續(xù)的負面效應,但國內游和出境游市場回暖的時間周期不同。一旦疫情結束,壓抑的出游需求將帶來國內旅游市場的報復性增長,其次才會是出境旅游。因為現在國內疫情已經得到良好的控制,但國外疫情卻是最嚴峻的時候。
據了解,2020年上半年國內旅游市場受疫情影響尤其顯著,對暑期旅游產生的影響仍需根據疫情發(fā)展走向進一步判斷。根據交通運輸部的初步統(tǒng)計,2020年春節(jié)假期10天,全國鐵路、道路、水路共發(fā)送旅客約1.9億人次,比去年春運同期下降近73%。全國范圍開展疫情防控之后,航空鐵路、在線旅游企業(yè)、旅行社和酒店經歷了退票、退訂潮,旅游景區(qū)、旅行社等旅游企業(yè)幾乎全面停擺。目前雖說國內疫情得到良好控制,但選擇出游的人并不是很多,在過去的清明和五一假期,旅游人數同比下降很多,上半年國內旅游市場大幅縮水。
而進入3月下旬,國內疫情相對平穩(wěn),國內疫情卻變得嚴峻起來,特別是4、5月份,現在國外疫情已經十分嚴重了,各國不得不采取航空客運暫停、他國入境管控和出團禁令等措施。因此現在就呈現一種現象,即出境游向國內游轉化。
雖然說受疫情影響,近三成人群取消了今年的旅行計劃,近兩成人群旅游計劃改期。而且閑暇時間不足、預算不足和擔心出游風險是未來一年出游的三大制約因素。但絕大部分人對旅游持正向態(tài)度,疫情中人們普遍對旅游充滿懷念和向往之情。
再加上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應急支持政策,還通過調休和彈性工作時間等措施為旅游需求的釋放提供便利。對于醫(yī)務工作者等疫情期間一直忙碌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,除了額外的工作補貼,有些地方還安排調休,這相當于調整了旅游出行的時間結構,使下半年旅游需求紅利延后釋放。
那么作為旅行社又該從哪些方面進行調整改變呢?升級和調整是必要的,一可以按照消費復蘇的輪次和疫后旅游消費的重點,先期以周邊游和自然健康的產品為中心,重新調整產品和服務。二可以緊抓游客對高品質配套的需求,升級住宿、餐飲和旅游交通服務。三要進一步推進智慧化和在線化水平,提高旅游的科技含量,降低消費門檻、革新旅游體驗、創(chuàng)新旅游營銷。